38年前,我从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税务局办公室调到离县城最远的一个税务所工作,那段岁月让我终生难忘。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的夜晚,轮到我值班。同事们都去团圆了,税务所只有我和食堂的张师傅两个人。忙完工作后,我下楼来到院子里,院内一片寂静,四野虫鸣,头上一轮圆月,月辉洒在院子里洁白如霜。税务所那栋低矮、潮湿的土坯房,在月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冷清。这让我更加思念起60公里之外的父母、妻子和刚上小学的儿子。
当我离开院子,穿过走廊,准备回二楼宿舍时,只见门口站着一个人,走近一看,原来是老税干古林海,我常称他为“古老师”,他也是我的同辈老舅,与我的母亲同村、同姓、同辈分。他的家离我们税所只有半里路。
一人在乡下,能遇到这样的亲戚,自然更加亲近。古老师1958年师大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镇中学教书,后又转行到税务所工作。他的老伴儿按习惯我应称“舅娘”,也是他老家的邻村人。调来税务所的这些日子,我常去他们家过周末。正是因为有了这门亲戚,我在乡下的苦闷以及对环境的不适,很快得到了缓解。
我让古老师快进房间坐坐,他却说:“我是来接你到我家过中秋节的,你舅娘说你一个人在这边。”我顿时眼眶湿润,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温暖。
到了古老师家,舅娘早早地把小桌子摆到门前的一棵桂花树下,茶早已泡好,月饼、花生、瓜子也已摆放整齐。我和古老师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边吃边喝边赏月。圆月在头顶上移动着,古老师给我讲起他曾在多个税务所工作过的往事。
当时组织上分配工作,大家都积极响应组织安排。那些年里,从草林税务所到左安税务所,全县30个乡镇、15个税务所,他基本转了个遍。所以,家里6个孩子出生后都是由舅娘一手带大。由于孩子多,生活很是艰难。舅娘每年要在生产队劳动攒工分,家里还养猪、养鸡、养鸭、养兔子。除了少量留给家人吃外,大部分都要拿到镇上卖掉补贴家用。
但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们一家人始终热情好客。只要有人到家里作客,他们一定会把最好的东西端出来待客。因为人缘广、人情好,在整个圩镇上,只要提起他们,没有人不交口称赞的。
聊着聊着,不觉夜已深了。他们劝我住下,我坚持要回税务所。见状,舅娘立马往我裤袋里塞满了月饼、花生、瓜子,让我捎回税务所与同事一起吃。
中秋的那一晚,我和古老师一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团圆夜。至今,每每想起,我都心怀感激。2003年,我调回遂川县国税局,一家人终于团圆了。因为古老师一家人还住在镇上,从那之后我们联系得不再似从前那样频密,但那段温暖的记忆以及他们对我的关照之情,仍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遂川县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