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美国生物医药产业代表团来到深圳市坪山区考察,其中包括美国全球生物医药共创集团等知名企业。作为全国首批、深圳市唯一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坪山区生物产业已汇聚超1290家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企业。2024年,坪山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267.8亿元,医药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一,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规模位居全市第二。
深圳市新产业生物医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丁晨柳说:“科研项目专业性强,涉税业务复杂,如何准确用好税收政策,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税务部门的‘首席联络员’给了我们很多专业的指导。”
丁晨柳提到的“首席联络员”,是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坪山区税务局为生物医药企业配备的“税务管家”。税务“首席联络员”会根据企业的研发生产情况,为企业提供伴随式税务服务,帮助企业逐一破解研发费用归集、临床试验费用认定、共用设备分摊等政策适用难题,引导企业合规享受税收政策,规避税务风险。
据悉,坪山区近年来通过制定专项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优先支持方向,着力打造“研发+转化+生产”的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大大降低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成本。如今,坪山区拥有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等16个专业园区。
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特别是中小创新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盈利周期长、融资难度高等发展难题,坪山区税务局专门为生物医药企业开展项目落地后的跟踪服务,积极推动“税银互动”机制落地。此外,坪山区税务局与坪山区科技创新局等部门签订《深化生物医药产业税源培育巩固共建共治合作备忘录》,通过强化信息共享、联合开展调研、建立税源网格化管理治理合作等,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和重大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