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纳税缴费信用A级资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国家税务总局萧县税务局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管控、事后修复的信用管理机制,助力企业筑牢合规根基、提升纳税缴费信用等级。
安徽某建筑工程公司因历史原因累计欠缴增值税20余万元,同时存在多个税种漏报问题,导致纳税缴费信用等级降至D级,多项投标资格被取消,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萧县税务局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到企业开展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实际困难。税务干部梳理企业近3年的纳税申报记录,帮助企业制定个性化整改方案,明确补缴税款和滞纳金的数额和时间表。在税务干部的全程指导下,企业在一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历史欠税的补缴工作,并完整补申报了附加税等税种。经过3个月的集中整改,今年该企业成功将纳税缴费信用等级提升至B级,重新获得了参与项目投标的资格。
为进一步巩固整改成效,在企业纳税缴费信用修复后,税务干部通过定期电话和上门回访的方式,了解企业申报情况,并及时提供政策辅导。在税务部门的建议下,企业自主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流程。
宿州某食品公司多次更换财务人员交接手续不规范,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与收入确认存在偏差,多次出现财务数据与税务申报不一致等问题,被评定为纳税缴费信用C级纳税人。企业法定代表人担心纳税缴费信用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于是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向萧县税务局咨询情况,请求帮助。
税务干部帮助企业梳理财务流程,发现企业在发票管理、申报核对、税款缴纳等环节存在多处漏洞。针对这些问题,税务干部引导企业引入专业财税团队,重构财务内控体系,建立包括“发票双人复核制”“税款预存制”等标准化流程。经过持续改进和完善,企业实现纳税申报零差错、税款缴纳零逾期,纳税缴费信用等级提升至A级。如今,企业不仅享受到发票按需领用、退税加速办理等便利服务,还受益于纳税缴费信用等级获得银行授信额度120万元。
因不小心接收了虚开发票,安徽某生物公司纳税缴费信用等级被直接判为D级,企业声誉和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发现问题后,萧县税务局派出风险管理团队上门指导,税务干部分析企业采购流程,发现企业在供应商资质审核环节存在漏洞,缺乏必要的风险防控机制。依托税务大数据,税务部门精准识别企业涉税风险,主动推送风险提示,详细解读纳税缴费信用修复政策。在税务部门指导下,企业严格执行“先查信用、后收发票”的流程,成功规避异常供应商风险,未发生任何发票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