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禁宫里的文物“走出来”

2025年10月13日 版次:08        作者:

文化遗产保护绝不只是专家的事,公众参与是创新活力的来源。

近年来,故宫打开“高墙红门”,通过打造展览、开发文创、引入数字技术、拍摄纪录影像,让更多文物走出库房,让更多空间对公众开放,让故宫变得可亲、可感、可传播。

让文物活起来,就是让文物蕴含的价值活起来,让文物所承载的文化跟这个时代相结合,形成时代的文化。

第一种活起来的方式就是开放,让人们走进故宫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去实地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连续和包容。据统计,1949年—2022年故宫共接待观众4.68亿人次,其中2012年—2022年这10年就接待观众1.42亿人次。2018年,故宫对外开放区域已达到80%。

同时,故宫博物院持续扩大文物公开展示规模,通过原状陈列展、专题特展、赴外展等方式,使更多珍贵文物与公众见面。其中,原状陈列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展览类型。原状宫殿中的陈设都是严格遵循历史档案记载去选择与布置,力求恢复历史原貌。在故宫还有许多专馆,如珍宝馆、书画馆、陶瓷馆等。最近,故宫博物院建院百年大展“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在午门展厅正式对外开放,这场跨越时空的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

故宫的赴外展览同样精彩纷呈。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基础上,依托“故事新说:故宫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画名品”“凝时聚珍:中英钟表技艺交流展”等境外展览,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赴外展览不仅促进了国际合作,也将故宫藏品带至全球,通过有效整合和盘活博物馆藏品资源,增强文化传播力,促进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