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水变成好产业

2025年10月17日 版次:03        作者:陈长乐 李从业 本报记者 燕烁烁

秋日的安徽省金寨县熊家河村,山峦叠翠,溪水潺潺。在村口,一座蓝顶白墙的现代化厂房格外醒目,工人正将一桶桶山泉水有序搬运上车。这里是熊家河村的重点产业——安徽天之源饮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日均产出1.6万桶优质山泉水。

“这是我们村的‘致富泉’!”身着整洁工服的村民袁大姐一边利落地检查水瓶封盖,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比以前外出打工强多了。”

“这水,是山里真正的宝贝。”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双燕带记者走向水源地。她指着远处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介绍:“水就来自那边的深层岩隙,经过千年矿岩过滤,不仅口感清甜,还富含偏硅酸、硒等天然矿物质。我们请专业机构检测过,水质非常出色。”

好水如何变成好产业?村党支部书记蔡先军告诉记者:“从水厂立项、建厂再到打开销路,困难一个接一个,多亏了刘书记一路扶持。”

回忆起水厂二期项目推进的过程,蔡先军感慨道:“刚开始村民担心占地、有污染,不少人都反对,刘书记就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这个难题解决了,立项审批又卡了壳。那段时间,刘书记天天往县城跑、往市里跑。”为了争取政策支持,刘双燕带着水质检测报告、市场调研数据等资料,一次次对接县政府负责人和各相关部门。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山泉水厂项目最终获得县政府支持,顺利立项。她还争取到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完善厂房周边配套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

今年5月20日,山泉水厂二期项目正式投产。记者走进包装车间,机器的运转声清脆规律。安徽天之源饮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窦春明拿起一瓶刚下线的“白马山泉”,语气中充满自豪:“今年我们的产品在上海米黍电商平台上线,创下2小时销售9.6万瓶的佳绩!”

“我们坚持‘村企联动’模式,水厂用的工人大多是本村人。”刘双燕介绍,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工资有4500元。村集体每年通过分红能增收近20万元,这些钱又投入到村里的环境改造、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今,水厂二期预计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三期项目即将启动,预计总投资5.7亿元,新增5条生产线,还将延伸开发葛根、灵芝等保健饮料产品,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除了山泉产业,记者还注意到村里的革命纪念馆、研学基地、民宿错落分布,这些都是熊家河村整合当地红色文化、自然生态等资源,打造出的多元特色产业。据了解,今年6月,30余家知名旅行社、研学机构参加了村里精心策划的“魅力熊家河”旅游研学资源推介会,熊家河的红色历史、地质文化、特色农产品被更多人知晓。不久前,上百名来自淮南市的研学师生在此聆听红色故事,学习地质知识,村民开起了农家乐、售卖特产,又多了一个增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