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梁溪区:

老城区“百园百楼”有了税收“健康诊断报告”

2025年10月21日 版次:03        作者:顾唯佳 孔令波 本报记者 吴冬亮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是位于市中心的老城区,楼宇和园区数量多、经营主体业态复杂,准确摸清其户源、税源、费源底数面临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税务登记信息滞后、税源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如何在老街巷中精准锁定税源、防范税收流失,更好帮助企业合规发展?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无锡市梁溪区税务局加强跨部门联动,提高数字化管理,探索出一套老城区税源管理的工作方法。

跨部门联动“数字扫楼”清家底

今年初,梁溪区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实施了“百园百楼”专项行动,通过摸排辖区内135栋重点楼宇和84个产业园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优化业态布局,完善产业载体商业配套和公共服务。在专项行动中,区委、区政府推出“百园百楼”智慧管理系统,以全区楼宇和园区为对象,构建起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为该区税务、市场监管、统计、人社等多部门协同治理提供支撑,有效打通以往存在的数据壁垒。

依托该系统,梁溪区税务局联合辖区街道、社区全面启动“扫楼行动”,精准开展税源摸底。税务部门负责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街道网格员则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逐户上门采集企业信息,采集后的数据实时归集至“百园百楼”智慧管理系统,对比实地采集数据和税务登记信息后,就能快速识别出未办税企业。

据梁溪区税务局税源管理五股股长章金峰介绍,部分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对政策了解不全面、经营初期涉税业务少、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等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税务信息确认,由此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经营主体,成为税收征管的堵点。

依托“百园百楼”智慧管理系统,梁溪区税务局将网格员采集的信息与税务登记信息进行比对,于今年初搭建起辖区楼宇经济数据库,实现纳税人产权变更、企业迁移等信息的动态更新。梁溪区税务局征收管理股股长彭帆说,该数据库不仅能反映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还可通过空置率、租金水平等指标,为每栋楼宇和每个园区生成“健康诊断报告”,让隐藏在楼宇和园区中的经营主体脉络清晰可见。数据库建成9个月来,该局累计补录未办税户信息4640条。

风险指标库实时扫描异常数据

在梁溪区税务局的税费监管运营中心,大屏上的数据实时跳跃——135栋楼宇、84个园区的税收贡献持续刷新,该局建立的“百园百楼”风险指标库正在不间断地扫描着异常数据。

这一智能监管体系的构建,源于一次日常风险筛查。今年2月,梁溪区税务局干部筛查发现,外市某投资集团于2023年5月购入扬名街道一栋楼宇用于酒店经营,但并未申报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税务干部立即联系企业,通过“征纳互动”服务远程辅导企业财务人员完成跨区税源登记。最终,该企业按规定补缴税款及滞纳金92.58万元。

“这让我们意识到,跨区经营可能带来管理盲区。我们必须重视并探索更加高效的风险防控举措,从源头上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彭帆说。

在传统征管模式下,受信息和地域等限制,税务干部很难全面掌握非本区企业房产变动情况。为破解这类问题,梁溪区税务局整合楼宇园区入驻企业租用房产的产权方信息、建筑面积、空置率等关键数据,设置“租金偏离度”“房产每平方米价值”等多项风险指标,于今年3月搭建“百园百楼”风险指标库。该指标库可以对企业进行“数据画像”,动态监控房产税从租从价的计征模式与申报准确性,精准识别“跨区域房土税源漏报”等风险。

“一楼一档”以数兴业促发展

在彭帆的办公室里,一面“楼宇园区税收热力图”格外醒目:颜色越深的区域,税收贡献越大。今年以来,梁溪区9栋曾经的老旧楼宇在图上已相继变成“深红色”——标志着每栋楼宇一年的税收贡献已超过1亿元。

税收贡献的增加离不开税务部门立体化治理体系的构建。完成税源信息采集后,梁溪区税务局为每栋楼宇建立了“一楼一档”动态监测机制,并安排税务干部定期上门送政策、摸实情,通过税费政策讲解、纳税申报辅导、纳税缴费信用提醒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如此不仅能及时发现风险,还能精准服务企业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1月—9月,梁溪区有8个楼宇和园区的税收增长均超过1000万元,入库税款7.06亿元,增长金额合计2.31亿元;入库税款同比增幅超100%的楼宇和园区达24个。

据了解,梁溪区税务局下一步将整合用电量等数据,打造更加智能的“楼宇经济生态监测”系统,争取实现每一栋楼宇都有“精准画像”,每一家企业都享“量身服务”,保证税收治理的“微循环”持续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