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我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第一次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既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又注重加强规范引导。
最新数据显示,在湖北,民营经济吸纳了90%的新增就业,贡献了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培育了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撑起全省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9月26日,湖北省工商联发布“2025湖北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今年,湖北民营企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为16659.4亿元,76家企业实现正增长,比上年增加13家。百强中参与海外投资的企业数量为27家,比上年增加6家,海外收入合计82亿美元。
近年来,湖北税务部门把合规引导贯穿税收执法、服务和监管全过程,加力提效做好政策辅导、便利享受和规范执行等工作,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法治、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全省营商环境发展指数为64.2%,法律公平度、市场开放度、融资难易度均较大幅度高于临界点运行,民营企业投资指数处于扩张区间,显示环境优化促进投资意愿提升。其经验多次在湖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相关会议上作交流。
面对面沟通常态化
及时听需求解诉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及时听取包括民营经济组织在内各类经济组织的意见建议,解决其反映的合理问题。
“建议税务部门针对集成电路等行业的跨境采购、研发、销售等场景细化政策指引,加强‘预约定价安排’申请受理等业务辅导,帮助企业提升跨境经营税务合规水平……”
日前,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工商联举办民营企业面对面座谈会,邀请湖北15家“51020”产业(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提诉求、谈建议、话合规,现场宣讲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税费政策,现场解答企业诉求问题30余个。
“会前精准收集、会中直面应答、会后跟踪落实,这种良性互动已成为湖北税企沟通的常态。”湖北省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姜琳介绍。
湖北税务部门高度重视服务民营企业工作,着力构建“税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座谈交流、走访调研等方式,搭建起政策精准宣介、诉求动态响应与多方深度交流的平台,同时嵌入合规引导与风险预警,全面提升税务公共服务能力。今年以来,湖北税务部门累计解答税费咨询及诉求54万次。
今年,湖北省税务局推出“税务合规护航发展”等六大行动26条具体举措,开展“税护楚天法治公平——走近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采访活动,邀请多家民营企业代表与媒体记者、税务部门面对面畅谈合规经营经验做法,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特别是在“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期间,湖北税务部门紧扣“统一大市场 公平竞未来”主题,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推送税费政策信息超过10万人次,多层次、广覆盖、立体化开展公平竞争宣传,帮助民营企业准确理解和适用政策,从源头上提升合规能力。
“我们正处于产业链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税务干部上门帮助企业‘做体检’,面对面讲解茶叶粗加工与深加工在税务处理上的差异,对农产品核定扣除进行风险提醒,帮助我们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内控管理机制。”英山县民营企业、湖北楚留香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祥说。
湖北税务部门还利用税务大数据对企业合规情况进行风险扫描,开展风险体检、及时提示提醒、规范税费申报,帮助企业规避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把“合规基因”注入企业发展全过程。
为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自2023年开始,湖北税务部门邀请党政机关、人大、政协、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高校、中介组织的代表作为“特聘税收宣传员”“税务特约监督员”,当好经营主体与税务部门之间的“传声筒”,面对面向社会公众传播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理念。最新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全省守信纳税人比上年增加10.97万户,A级纳税人增加至11.75万户。
“‘亲清’税企关系的基础在于税收法治与税企诚信,而有效的税企沟通是税收法治的‘润滑剂’和‘助推器’,使税收法律条文更加彰显公平、效率和温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钢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高度评价道。
大数据“智能导航”
加强优惠政策适用管理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涉及经营主体的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标准、条件和申请程序等,为民营经济组织申请享受有关优惠政策提供便利。
湖北税务部门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导航”,精准推送税费政策、提示提醒、红利账单,让税费政策的公平落实稳定市场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今年1月—7月,湖北税务部门累计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减税降费及退税526.65亿元。其中,湖北民营经济主体享受税费优惠占比近六成,是减税降费最大的受益者。
湖北天勤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命健康的新药非临床研究与评价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湖北省唯一一家民营GLP(良好实验室规范)机构。该公司副总裁黄琴表示,与医学实验一样,财务账务管理不能弄虚作假,纳税申报既要准确呈现企业经营状况,也要符合税法要求。得益于良好纳税信用,3年来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近2000万元。诚信资产的持续增值让公司“GLP实验室改造项目”得以大力推进,产能提升20%。
为发挥好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作用、助力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湖北税务部门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重点行业领域,精准实施鼓励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税收优惠政策,助推湖北向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冲刺。
享受税费优惠必须以合法合规为前提。秭归县税务局聚焦脐橙产业农产品溯源难、质量监管难等问题,推出“农码溯”数字化治理措施,将合规要求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引导企业电子化留存全链条资料,实现“现金流、物流、发票流”三流合一,依法合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今年1月—8月,当地试点企业涉税风险提示同比下降了28%。
湖北省税务局还借助税务大数据分析优势,主动查找税费优惠政策“应享未享”纳税人,推进多缴税费款核实,逐户开展辅导提醒,推动政策红利加快惠及民营企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依法依规、不折不扣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着力提高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和规范性,既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包’,又坚决不让政策红利落入不法分子的‘腰包’。”湖北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胡清艳说。
宽严相济精确执法
营造公平的税收法治环境
《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采取欺诈等不正当手段骗取表彰荣誉、优惠政策等的,应当撤销已获表彰荣誉、取消享受的政策待遇,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法者的打击就是对守法者的保护。湖北省税务局构建了防范和打击涉税违法数字化共治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违法行为,近年来精准查处了一批涉税违法案件,今年共曝光相关涉税违法案件14起。通过以案释法、以案促治的方式,引导税务人规范执法、纳税人诚信纳税。
胡清艳介绍,湖北税务部门在税收监管与执法中秉持分类管理、宽严相济的原则,将税收风险管理与纳税信用评价有机融合,科学衡量和精准识别税收执法风险,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少打扰,对低信用纳税人严监管。同时,针对因非主观故意导致的涉税问题且纳税人需要及时纠正的,探索运用“说理式执法”“首违不罚”等柔性执法方式,依法依规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也离不开税务部门对我们的支持。”黄石市鑫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东表示。凭借A级纳税人这张“金名片”,该企业在招投标、融资授信中优先获得支持,今年获得银行贷款300余万元,为进一步推进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注入源头“活水”。“湖北省著名商标”与长期诚信经营的好口碑,更是助力其产品畅销海内外、奠定行业领军地位的关键要素。
据了解,湖北省税务局不仅在宣传辅导、发票领用、出口退税、纳税评估、日常监管等方面为守信企业提供便利,还联合发改、金融等部门,向A级纳税人推出涵盖项目管理、融资授信、进出口等18个领域的41项联合激励措施。
据了解,湖北省百强民营企业持续推进信用建设,其中73家企业建立了合同信用风险控制制度,73家企业建立了招投标管理制度,53家企业建立了反欺诈、反舞弊、反商业贿赂制度,79家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