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税务:把税费风险防在事前

2025年10月22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张鲲翼

随着广西桂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目标的加速推进,全市投资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税费征管环节也随之面临一些新挑战,比如涉税事项越来越复杂,企业涉税风险更趋隐蔽化。以往,税务部门大多采用事后监管模式来解决问题,却也导致税务执法容易陷入被动、税款追缴难度增加。

近两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桂林市税务局通过编制行业管理指南、精准筛查潜在风险疑点、开展纳税信用修复等举措,将“事后解决问题”变为“事前防范风险”,不断帮助企业筑牢风险“防火墙”。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局进一步在风险预警、高效服务上提升主动性,前三季度已为企业解决税费诉求900余件,开展“税务体检”200余次。

成立专研小组,制定重点行业指南

桂林市共有9万余家企业,包含批发零售、医药健康、软件和技术服务等20个行业大类。这些行业的商业模式、交易结构差异较大,由此带来的涉税风险也呈现出复杂性。想要做到风险前置识别和主动化解,先要吃透行业特点,了解其潜在的涉税风险点。

为此,桂林市税务部门自去年以来,根据辖区内重点行业特点,分类制定行业管理指南,实现“一行业一策略”,推动税费管理从“普适型”走向“专科型”。

以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分局为例,因辖区内聚集了大量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分局成立行业专研小组,梳理重点行业涉及的税费政策、涉税管理难点。比如,医药行业知识产权密集、研发投入多,须注重税前扣除的核实;批发零售行业交易繁多复杂,把好合同签订、发票开具关是重点。专研小组根据调研结果,为不同行业量身制定风险识别指标与纳税评估方案,并将这些内容按行业类别整理成管理指南,为后续精准服务、前置化解风险提供指引。目前,该局已为辖区内十大重点行业定制了管理指南。

在此基础上,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分局实施“税务核查+纳税评估+提示提醒+精细服务”并行的执法方式,利用行业管理指南中的风险识别指标及纳税评估流程,为企业定期“体检”、筛查风险疑点,做到涉税风险早发现、早化解。

夯实数据基础,涉税风险及时化解

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涉税费数据是税费治理的重要元素,为征管效能提升与治理精准化提供着支撑。近两年来,桂林市税务局持续优化从数据归集、智能比对到风险处置的闭环机制,让税费监管从“事后监管”转向“事前预警”。

今年初,桂林市税务局建立数据要素治理机制,从企业生产、销售等方面出发,对内整合征管系统里的企业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数据,为每家企业绘制“画像”;对外联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定期获取各行业采矿权审批、用地轨迹、环保监测等数据,通过算法模型将双方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风险疑点,并下发到属地税务部门核实,督促企业整改,实现涉税风险点及时发现与高效化解。

比如,桂林市税务局通过与市自然资源局加强协作,获取石材企业开采量数据,与企业自主申报的开采数量进行比对,如果企业实际矿产开采量大于申报的计税数量,则可能存在少缴资源税的风险。近期,该局依托这一数据比对机制,发现桂林南方水泥有限公司一处石灰岩矿区的开采数据与资源税申报数据有明显差异,第一时间提示企业自查并更正申报,及时规避了涉税风险。

健全信用机制,助企打造“金色名片”

良好的纳税信用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色名片”。为帮助企业强化合规经营、诚信纳税意识,今年初,桂林市税务局推出纳税信用修复举措,定期为辖区内企业开展“税务体检”,对纳税信用存在扣分风险的企业及时预警提醒。对已扣分的企业,深入分析扣分原因并协助其开展纳税信用修复。

最近,桂林市税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发现,常年保持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桂林智源电力电子有限公司,近期信用等级降至B级。税务部门及时开展核查,确认企业因存在留抵税额,导致连续3个月增值税零申报,系统据此自动扣分,最终造成信用降级。经判定,该情形符合纳税信用指标复评条件。随后,该局迅速辅导企业发起纳税信用等级复评申请,并加急推进审批流程,帮助企业及时恢复 A级纳税信用等级,避免了不良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桂林市税务局已为2493户纳税人办理信用修复。今年上半年,1315户纳税人在税务部门辅导下,纳税信用等级从B级提升至A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