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仁钦则乡的伦珠孜村,牦牛粪炉子的暖意与酥油茶的香气在村落里弥漫。村民索朗家敞开的木门后,一整面的“奖状墙”格外醒目——泛黄的纸页、卷起的边缘,像层层叠叠的时光印记,记录着这个高原家庭对知识的渴望。
“那个,是央珍的,在拉萨学藏医呢。”索朗阿爸坐在炉边,粗糙的手指轻轻点向墙上一张奖状,声音不高却满是分量。他望着奖状,眼里泛起光,“孩子总念叨说学成了要回来,给村里的乡亲们看病。”
九年义务教育让山里娃走进了明亮的教室,但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对靠土地、牛羊为生的家庭而言,仍是不小的负担。一些孩子念完高中便放下书本,回家放牧、早早成家。“大学生”在伦珠孜村,曾显得那么遥不可及。
2017年,西藏税务局开始向伦珠孜村派驻工作队。工作队队员在协助村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经常在茶余饭后、田间地头和乡亲们聊“外面的世界”,聊走出大山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谁家孩子在城里当老师、谁学技术回村带大家搞合作社……这些“别人家的故事”,像小石子投进平静的生活,在村民心里漾开涟漪。
“光有故事不够,得给孩子实实在在的支撑。”对孩子勤奋努力的困难家庭,驻村工作队员们纷纷伸出援手,给村里成绩优异的中小学生、考上大学的学生予以支持,解决孩子们求学路上的困难。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大的支持,2024年,西藏税务局第十三批驻村工作队与伦珠孜村“两委”一起,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的协助沟通下,积极对接外界资源,成功与西藏中卫诚康药业有限公司建立起助学联系。该公司当年为罗林村、伦珠孜村的大学生提供助学资金共10万元。
2025年,西藏税务局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接过“助学接力棒”。他们一方面延续与西藏中卫诚康药业有限公司的助学协议,为伦珠孜村17名大学生及周边村2名困难学生发放5万元助学金;另一方面联动浙江省东阳市税务局横店税务分局,为6名新入学大学生提供2.22万元捐资助学款。
涓涓资助汇聚成河,让村里学子的求学路不再坎坷。“以前怕孩子读不起书,现在有了帮扶,娃们能安心上学了!”村民扎西顿珠的话语里满是感激。他家三个孩子正沿着“读书路”稳步前行,老大上初中,老二老三紧随其后。“有工作队的帮助,只要娃肯读,我就一直供他们读下去。”扎西顿珠说。
截至目前,伦珠孜村已经陆续走出了几批大学生。他们毕业后不少人回到家乡,有的穿上白大褂守护乡亲健康,有的成了老师在幼儿园教孩子们唱藏歌、认字母,还有的回县城或拉萨开起小店,带动乡邻增收——他们成了村里孩子眼前最鲜活的“路标”。古老的高原上,一个小小的村落正被知识照亮,步履坚定地走向充满更多可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