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郭勇 通讯员张立旺 刘翠)眼下,正值山东大棚冬枣大批量成熟期。近日,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郭宁精品冬枣示范园内,负责人郭宁正在组织采摘,及时向收购企业发货。“以前需要去办税服务厅领取发票,现在税务部门提前帮助我们进行了数电发票赋额,使用电子税务局就能开免税发票,遇到难题还能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及时咨询,为我们节省了不少时间成本。”郭宁说。
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滨州市沾化区税务局以数据为支撑,聚焦冬枣产业企业发票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对区域冬枣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实现事前预防、精准监管。通过积极对接区乡镇农业部门,滨州市沾化区税务局掌握冬枣产业亩产、售价等核心数据。在此基础上,依托税务大数据平台,对各冬枣合作社成员、种植面积、种植种类、产量、银行流水等关键信息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形成“一户一册”信息档案,准确掌握各合作社生产规模与生产计划,合理调整发票额度。
同时,针对合作社虚开自产自销免税发票风险,滨州市沾化区税务局依据土地证“四址”,利用执法记录仪GPS定位功能锁定地块,明确种植面积等信息,避免同一地块重复申请归类登记,从源头遏制农产品发票虚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