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爱尔兰发布2026年预算案,税收政策做出重要调整,更加注重培育以实质运营、产业贡献和合规透明为核心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税收规则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这一动态值得大型跨国集团关注。
全球最低税规则落地
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最核心的变化之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支柱二”全球最低税规则在爱尔兰正式落地。
自2026年起,合并集团年营业额超过7.5亿欧元的跨国企业,在爱尔兰的成员实体若有效税率低于15%,须缴纳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以补足实际税负与15%全球最低税率的差额——此前,爱尔兰已延续执行了数十年的12.5%法定税率。根据最新规定,约1600家大型跨国实体实际税负将显著上升。据测算,以其当前约10%—11%的实际有效税率估算,部分企业的税负增幅可能接近5个百分点。未达到7.5亿欧元营业额门槛的企业,仍可继续适用12.5%的税率。
同时,爱尔兰设立了至2026年底的安全港规则。在此期间,若企业能通过微利测试、简化有效税率测试、实质所得排除中的任一测试,即可暂缓缴纳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其中,微利测试要求企业营收低于1000万欧元且税前利润低于100万欧元;简化有效税率测试要求跨国集团在爱尔兰的有效税率已达到过渡期阈值;实质所得排除要求企业利润,未超出基于本地薪资和有形资产计算的“实质所得”排除额。安全港规则的设定,为跨国集团提供了一定的缓冲——跨国集团可以评估并调整其在爱尔兰的资产配置、业务结构等安排。
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的计算较为复杂,税基需整合集团全球国别报告数据、关联交易转让定价文档,以及爱尔兰本地实体的经济实质信息,最终综合确定。企业需投入资源升级税务信息系统和数据治理能力,以保障利润归属、资产计价与税负测算的精准性。值得注意的是,在爱尔兰缴纳的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通常可在集团母公司辖区实施的收入纳入规则下抵扣,也可以在其他辖区实施的低税支付规则下抵扣,这为避免集团整体双重征税提供了关键保障。
延续“产业靶向扶持”传统
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延续了“产业靶向扶持”的传统,这与部分跨国集团的转型思路有一定契合度。
在数字经济领域,研发税收抵免从30%提高至35%。例如,一家制药企业在爱尔兰投入1000万欧元研发,其合规支出可获得350万欧元税收抵免,降低研发成本。“知识发展盒”制度优化,对合格研发产生的知识产权收入适用6.25%优惠税率,激励科技企业将高价值知识产权布局在爱尔兰。设立数字监管合规补贴,企业对数据安全认证、跨境数据流合规的支出,可获最高20%的税收抵免,缓解“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等法规带来的合规压力。
在绿色经济领域,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推出绿色投资加速计划,对在爱尔兰设立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或碳捕获研发中心,给予“前五年全额免征、后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长期优惠。配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为高耗能制造业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绿色合规方案。例如,一家以重型机械设备为主要产品的制造业企业可在爱尔兰投资建设太阳能电站,为其欧洲工厂供电,既能享受税收优惠,又能降低产品碳足迹,从而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成本。此外,对企业购置的低碳设备,折旧扣除比例从12.5%提升至25%,这有助于企业加速回收投资,缓解绿色转型初期的现金流压力。
监管要求更为严格
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在金融与运营便利化方面打开新窗口,但监管要求更为严格。
在金融工具优化方面,爱尔兰计划引入投资有限合伙企业的股息预提税豁免,并简化离岸基金税制。这将对以爱尔兰为欧洲资产管理枢纽的金融机构产生直接利好,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跨境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针对特殊目的实体的限制有所放宽,其在资产证券化、飞机租赁等领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对经济实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享受税收优惠的实体,必须满足“本地员工数量不低于10人及年度运营支出不低于50万欧元”等硬性指标。例如,一家此前仅设有“纸上公司”的知识产权控股架构,将无法继续适用“知识发展盒”的优惠税率。企业必须确保在当地拥有真实的决策、管理和研发职能,这与欧盟反税基侵蚀的监管导向一致,是企业架构设计中不可模糊的要求。
跨国企业如何应对
爱尔兰2026年预算案是一次主动性重构。对跨国集团而言,要更加重视实质运营、产业贡献和合规透明,提前进行架构调整、有效管理合规风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具体来看,在短期阶段,跨国集团可立即启动对合格国内最低补足税安全港规则的评估,升级转让定价文档与税务信息系统,确保平稳过渡。在中期阶段,跨国集团可以积极布局研发、绿色和金融领域,将爱尔兰实体从单纯的贸易、控股功能,向研发中心、区域总部、低碳供应链枢纽或资产管理平台升级。在长期阶段,跨国集团可以通过增加本地高技能就业、深度参与研发与绿色项目,尝试融入爱尔兰当地经济。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