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自贡硬质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在四川自贡,人们简称它为“自硬公司”。作为我国第二家大型硬质合金生产企业,它从早期承接国内硬质合金生产任务起步,逐步将业务拓展至机械、冶金、石油、矿山等关键领域。
60年的发展历程里,“自硬”不仅是企业产品的品质标签,还成为其长久发展的合规内核。
制度先行:建立税务合规体系
“合规要像烧结硬质合金,从原料到成品一步都不能差。”自硬公司财务负责人朱永益道出企业对合规发展的坚守。
据了解,在硬质合金行业,大部分国外客户在合作前都会严格核查企业近3年的纳税记录与合规证明,还会通过企业合作的进出口公司核查其税务表单、发票台账。自硬公司从制度架构到执行细节构建起一套税务合规体系,如今已连续11年被评定为A级纳税人。
在自硬公司财务部门,柜子里的《税务合规操作手册》按年码放,翻开手册可以看到发票核验明确3项必查标准、出口退税设定7步审批流程等内容,每一个流程都标注着“易错提醒”。
“公司要求,员工在采购时核验供应商发票合规性,烧结环节算清‘可抵扣项’,就连每批产品的‘出炉记录’都要标注涉税信息,比如石油钻齿等产品均有专属涉税台账,实现全环节管控。”朱永益翻出2024年钨钼制品台账举例说。
2024年,自硬公司一笔价值200万美元的欧美石油钻齿订单因客户临时调整交货规格,实际报关金额比原合同金额低了8%。一个两难的问题摆在财务人员面前:若视而不见,合同与报关金额不符会留下信用隐患;若重新申报,需要联系客户修改合同、到海关更新报关单,至少要耽误3天,很可能错过承诺的10天交货期,面临客户索赔。
“信用要是受损,丢的不是一笔订单,而是长期合作的信任。”自硬公司总经理肖思来在比对报关单和合同后,要求财务团队立即联络海关等部门,加急完成新合同的报关信息变更,最终在交货期前2天完成所有手续。
“交货期到的时候,钻齿还在中欧班列上,但我们不仅没有因交货延期而赔付,客户还主动推荐了两家欧洲客户给我们。”肖思来说。企业还通过自查制度,抽选127笔订单开展核查,梳理出12项风险点,提前整改率达100%。
防范前置:及时化解涉税风险
自硬公司靠内部制度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外部则通过提前规划、及时沟通,保障涉税事务高效推进。
自硬公司办税员房艳指着电脑屏幕上的“三流合一”监管系统介绍:“这套系统让资金流、发票流、合同流实现了实时匹配与交叉核查,打通了采购、生产、财务数据接口,能实时比对合同条款、发票信息与物流凭证。”她说,每笔交易的税务合规性都由系统自动校验,相当于给公司经营加了道“安全阀”。
该公司财务部门还联动销售、生产部门,通过该风险监管系统推进日常内部核查,确保原料采购量与实际生产需求相契合;对大额设备维修费用凭证开展专项核查,针对缺失部分补全原始资料,并同步留存设备维修前后的运行参数对比报告,佐证费用真实性;定期调取原料入库、生产领料、成品出库数据,与增值税发票、纳税申报表交叉验证,形成合规报告等。
“我们将合规意识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依托内控体系完成风险排查。”房艳介绍。
与税务部门的及时联动,更让风险管理多了一层“防护网”。房艳调出最近完成的增值税申报数据介绍,“税务部门及时向我们推送行业税收新政策,我们有不明白的就在征纳互动平台上咨询。现在,我们申报周期比原来大幅缩短,申报准确率始终保持100%。”
2023年,自硬公司办税员黄文一收到税务部门的风险提示:某笔技术服务费付款金额与合同约定有5%差异,是否涉及税款调整?
黄文一在核实后发现,该差异源于境外合作方延迟支付产生的小额违约金,他随即进行了调整。“当时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肯定会影响公司的纳税信用,还需补缴税款及滞纳金。”黄文一说,通过高效沟通,税企双方建立起协同共治、互信互利的新型关系。
合规价值:海内外市场双赢
在国际市场,良好的纳税记录是企业打开客户大门的“通行证”。去年,自硬公司与欧洲某大型机械企业合作时,对方将其近3年纳税信用证明列为资质审查首要材料:“纳税记录比报价更能反映企业诚信度。”今年5月,美国客户在下单3万件精密零件后又追加1万余件(合计800万美元),过程中让自硬公司提交了近5年的税务申报表、海关出口证明。
凭借合规口碑与产品优势,自硬公司生产的随钻作业核心零部件寿命超500小时,售价比欧美产品低40%。今年,该公司新开拓来自加拿大、韩国、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的25家海外客户,新增海外市场订单约200万美元。
国内市场的稳固与开拓同样受益于合规信用。今年前8个月,自硬公司整体销量同比增长18.4%,营业收入增长23.9%。
从1965年建厂到如今的石油行业服务供应商,“诚信纳税”始终是自硬公司的发展内核。“我们炼制的硬质合金,经得住高温高压才够硬。企业发展也一样,经得住诚信考验才能走得远。”肖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