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装水,板间黏合剂也很重要”

2025年11月07日 版次:05        作者:本报记者 张剀 张士勇

【新闻回放】今年以来,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从紧盯税源管理、优化申报机制、强化风险监管三方面发力,推动“强基工程”开好局、破好题。

如果构成一个木桶的每块板子都很牢固,黏合板子的胶水失效或者低效,那么水还没有装满的时候,木桶很可能就已“哗”地一声散开,将水洒一地。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过程中,石家庄市税务部门不仅着眼于分条块、分事项做强每一块“板子”,而且下大力气增强“胶水”的黏合力,努力解决好具体工作事项上责任边界不清楚的问题。

“在基层税收实践中,部门间职责交叉、边界不清等问题,成为影响税费征管效能的重要因素。”国家税务总局石家庄市长安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根据“强基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着力建立税源分局、应对分局以及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机制,明确涉税事项流转的环节、条件、层级和流程,探索推行“事项+行业+规模”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模式,确保涉税事项有人管、边界责任有人扛,避免部门之间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李强告诉记者,结合石家庄市长安区税务局的工作实际,该局以“税费征管”为核心,在现有的机构设置基础上,组建了党建引领、税费征管、以数治税、依法治税、税费服务、人才培养6个工作团队,每个团队像胶带一样,将相关工作股室的职责紧紧地“箍”起来,确保“强基事项”能够在区局领导的统筹下高效推进,部门之间“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局面逐渐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遍地开花,但项目立项、工商登记、电力消耗与税费征管间的“信息壁垒”,让行业税源监管一度陷入“看得见项目、摸不清税源”的困境。对此,石家庄市长安区税务局税费征管工作团队根据掌握的线索,先确定了一家典型企业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方面情况,以数治税团队则负责各项涉税数据的深度分析。经过两个团队的通力合作,确定该企业存在税源信息未采集、适用税率错误等风险疑点,该企业最终补缴税款12万元。在此基础上,以数治税团队建立风险模型,编写了《充电桩行业税收核查规范指引》,最终查补相关企业税款及滞纳金351.72万元。

“强基工程”建设中,如何“黏合”市局和区局之间的“结合部”,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正定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朱群介绍,在以往的稽查工作中,区县局税务干部不直接参与查办案件,只是根据市局稽查局的要求核实案件相关的部分信息,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了提升区县局税务干部检查核查能力,正定县税务局主动联合石家庄市税务局第一稽查局开展查管互动,打破单位壁垒,组建联合检查组,正定县税务局业务骨干实质性参与从查前培训、联合制定检查预案到共同调查取证的全流程,专业能力显著增强,协助稽查局办案的效率明显提高。“解决边界责任不清的问题,相关部门都要勇敢向前走一步。”朱群说。

“如何厘清责任边界,是‘强基工程’建设中不能忽视的‘角落’。”石家庄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岳广建认为,在税费征管中,责任边界不清会导致部门(团队)间推诿扯皮、沟通成本增加、工作效率低下、激励机制失效、信任关系破裂和目标偏移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影响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既要从小处着手,补齐具体工作中短板,也要注意从大处着眼,及时发现并解决好工作“结合部”的问题,从整体上推进“强基工程”建设。

在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平看来,河北基层税务部门的实践很有典型意义。他建议基层税务部门,在“强基工程”建设中,根据工作实际,通过优化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优化业务流程等方式优化岗责体系,厘清责任边界——这是夯实税费征管基础、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提升税务管理效能的必要举措。

“木桶装水,板间黏合剂也很重要。”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崔军教授认为,责任边界不清,是任何组织都可能面临的共性问题。就税务部门而言,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必须依靠不同的职能部门去完成一项项具体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厘清不同部门、岗位的职责,并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下来,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形成人人愿意尽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作为基层税务局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努力在短期绩效与长期战略之间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通过兜底性的制度设计,确保既定工作事项责任明晰,也要确保实践中新出现的工作事项有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