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家通过税收激励手段

鼓励企业建设数据中心

2025年11月07日 版次:08        作者:高峰 周庆华 高立润

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下,全球数据中心行业正迎来快速发展。

近日,巴西总统卢拉签署一项临时政令,推出“数据中心服务特别税收计划”。该计划是巴西国家数据中心政策的一部分,旨在推动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巴西工业4.0战略的增长,从而扩大巴西的数据存储、处理和管理能力。企业购买国产技术设备用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的,可免缴社会一体化计划和社会安全费、联邦社会援助缴款以及工业化产品税等税费,购买进口设备免缴进口环节税。与此同时,数据中心建设引发能源需求明显上升,可能面临日益严格的税收监管,一场围绕其利润归属与能源监管的“博弈”正在展开。

利用税收优惠吸引企业建设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成本较高,单个数据中心的投资规模可能达数十亿美元。

例如,谷歌公司在今年10月宣布,计划五年内投资约150亿美元,在印度建造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该项目预计可创造高达18.8万个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微软公司也在推进其第二个数据中心的建设,该项目投资额约为40亿美元。此类数据中心所创造的技术岗位薪酬具备一定吸引力。

为了吸引这些能够带来高额资本投入和潜在就业岗位的数据中心项目,美国推出最新的“大而美”法案,恢复了关键的100%奖励折旧政策,允许数据中心在设备投入使用的当年全额抵扣成本,旨在改善企业现金流、降低项目初始投资成本。

美国各州之间也展开了“激烈竞争”。截至目前,有超过41个州推出了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销售税豁免方面,针对服务器、冷却系统、能源消耗等关键设备的采购,直接降低建设成本;财产税减免方面,对数据中心建筑和设备施行长期税收优惠,有效控制运营阶段的固定成本;所得税抵免方面,通常与就业岗位创造和投资规模挂钩,将政策优惠与地方经济发展效益“绑定”。

数据中心被认定为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关键一环

目前,澳大利亚税务局开始以更审慎的目光看待数据中心行业,核心在于对数据中心创造价值的重新定位。澳大利亚税务局不再将数据中心视为仅提供“低价值服务”的成本中心,而是将数据中心认定为跨国公司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

澳大利亚税务局的审查重点在于,跨国科技公司是否通过复杂的内部交易结构,将利润转移至低税区,从而规避了本应在澳大利亚就运营数据中心所需软件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缴纳的相关预提所得税。澳大利亚税务局明确表示,将动用包括“转移利润税”和“一般反避税规则”在内的多种工具开展调查。跨国公司可能面临因各国税法解释不一而导致的双重征税风险。

随着围绕数据中心的争议日益激烈,行业组织“数据中心联盟”强调,税收激励是吸引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若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约90%的数据中心便不会选择在现有地点建设。对于全球数据中心运营商而言,未来既充满机遇也伴随挑战。一方面是诱人但附带严格条件的税收优惠,另一方面是日益紧张的能源供应。如何在享受红利的同时,有效管理合规风险,将成为行业参与者需要面对的课题。

能源挑战与社会成本转嫁风险

AI的庞大算力需求也对能源基础设施造成压力。据专业机构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较2025年增长165%,到2028年,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可能占据美国总发电量的6.7%—12%。

面对这一挑战,大型科技公司已开始采取行动。日前,微软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将在挪威的纳尔维克镇新建一个可再生、可扩展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估计价值达62亿美元,旨在利用当地的可再生水电资源,以及寒冷气候带来的天然冷却优势。然而,数据中心建设产生的能源需求也引发了担忧。哈佛法学院专家认为,电力公司可能倾向于为大型科技公司提供更低的电价,而相关成本最终可能通过更高的民用电价转嫁给普通消费者,可能加剧能源问题。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河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