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是民营经济重镇,现有民营企业6.58万家,贡献了全市90.5%的税收。其中,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占全市经营主体的比重大,我们要聚焦企业差异化需求,通过风险提示、守信激励等举措,引导企业健康发展。”“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依托税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画像等,精准解决企业面临的个性化问题。”……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慈溪市税务局决策咨询顾问团税收分析会的现场气氛热烈。10位特聘顾问结合各自工作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慈溪税收征管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自今年5月起,慈溪市税务局通过部门推荐、自主报名、专题招募等多种形式,汇集退出领导岗位的科长、所长等从税20年以上的业务能手20余人,组建决策咨询顾问团,成员覆盖税政、征管、法制、社保费管理等多个条线,实现专业领域全覆盖。
“当前,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电商、文娱、楼宇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持续涌现,为税费征管带来新课题、新挑战。”慈溪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施焕明表示,该局成立决策咨询顾问团,旨在打造税务决策咨询“最强大脑”。
揭榜攻坚
让难点工作“啃得动、见实效”
聚焦行业治理、历史遗留问题等税收征管中的“硬骨头”,顾问团主动以“揭榜挂帅”机制承接重点攻坚项目。
在慈溪,拖鞋产业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形成集原料加工、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但其“低、小、散”的产业格局,给税收征收管理带来挑战。为此,团队成员、退出领导岗位的原基层税务所所长沈曙光赴逍林、桥头等拖鞋产业集聚区调研,了解拖鞋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
“发票使用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是拖鞋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沈曙光介绍说。为促进拖鞋行业健康发展,沈曙光带领法制、征管等条线业务骨干探索推出“规模分类+数据建模+网格协同”的综合治理措施,按年销售额将企业分为大型、中型、小微三类,实施分级管理,协助风险团队打造拖鞋行业专属分析模型,对全产业链数据进行智能扫描,精准识别异常疑点。“我们还探索多部门协作,联合慈溪市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环保、经信等部门及行业协会,建立‘部门+网格员’协作机制。”沈曙光说。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慈溪市拖鞋行业新增“小微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11家,行业整体税收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
同为顾问团成员的邹军迪,是慈溪市税务局宗汉税务所原所长,退出领导岗位后,他担任慈溪市税务局欠税专班的牵头人。“欠税治理不是简单地发一张催款文书,得先把法律边界、企业难处摸透。”邹军迪带领欠税专班对房地产企业欠税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从企业(集团)经营状况、欠税成因、处置难度等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牵头制定《企业欠税管理工作指引(试行)》。依托这份工作指引,欠税专班成功完成宁波市税务系统首例抵税财物淘宝拍卖,为税务部门依法履职、引导企业合规经营提供了经验参考。
截至目前,顾问团已牵头推进5个重点攻坚项目,在行业税收治理、历史欠税清理、新业态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青蓝相继
让经验“留下来、传下去”
出口退税、土地增值税、社保费管理、大数据分析……目前,慈溪市税务局已成立覆盖10个重点领域的“导师工作室”体系,每个工作室由一两名顾问团业务顾问领衔,聚焦特定专业领域对青年干部开展深度培养。
由全国税务系统劳动模范沈益群领衔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决策咨询顾问团传帮带的“样板间”。“我之前对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理解不深。沈老师引导我自主查阅发票信息,追溯留抵税额的形成根源,逐项剖析系统推送的各类风险点,还鼓励我结合政策条文与企业实际,独立提出解决思路。现在,我不仅能看懂发票报表反映出的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而且还能审出退税潜在风险点。”沈益群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第一税务所青年干部余锁锁翻开写满批注的笔记,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之前一家企业申请退还期末留抵退税。我通过筛选发票数据,发现存在个人消费品专用发票,可能会造成违规抵扣进项税款,于是主动联系企业财务人员,讲解政策要求,辅导他们调整申报表,规范账务处理,防范了潜在的涉税风险。”
“目前,10个导师工作室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该局组织人事科科长潘一伦介绍说,“比如出口退税工作室创新‘跟班学习+轮岗实训’模式,让青年干部全程参与审核、核查、分析各环节,吃透业务全流程;大数据分析工作室采取‘项目制’培养,组织青年干部参与重点税收数据分析项目,在实战中提升技术应用能力。”
据统计,今年以来,慈溪市税务局各工作室累计开展专业培训20余场,青年干部取得“三师”资格的人数同比增长11.86%。
“我们既要通过顾问团聚智聚力,更要让税务事业的‘常青力量’一代代接续传承。”慈溪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