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起舞 提升厦门吸“影”力

在厦影视企业已超2000家,税务部门根据影视行业经营特点加强合规引导
2025年11月14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雷晴

11月11日—15日,第3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厦门举行,这是自2019年以来厦门连续第7次迎来“金鸡”。7年间,一座城与一个节双向奔赴,厦门完成从“天然影棚”到“影视出品地”的转型,形成覆盖创、投、制、宣、发、播的影视全链条,近5年影视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0.8%,营收年均增长14%。

慈文(厦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就是“金鸡”带动优质项目在厦落地的生动诠释。前不久,慈文影视参与出品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播。作为首部聚焦新中国成立前后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电视剧,该剧再现1949年—1950年的那场生死暗战,收官时累计播放量达6.85亿。

“《沉默的荣耀》是我们在2023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签约的重点项目,从项目签约、出品到拍摄,一半以上的拍摄时间在厦门。”慈文影视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这样的取景合作在厦门已成常态,仅厦门湖里区近年来就接待120多个剧组拍摄,推动60多个取景地频繁“上镜”。

“厦门除了有优质的创作资源,相关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充分支持。税务部门积极响应我们的涉税诉求,从项目初期涉税辅导,到后期纳税申报,提供全周期合规指引,定制化指导剧组跨区域拍摄涉及的复杂税务处理,帮助及时防范潜在涉税风险。”慈文影视财务人员刘女士表示。

在厦门自然声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录音棚内,首部“金鸡创投·厦门制造”优胜项目奖影片《再搬一出戏》正在经历最关键的声音特效打磨阶段。

木偶动作摩擦声、锣鼓点节奏、观众互动反应……一段短短5分钟的布袋戏片段,需要处理近百条独立音轨。“为了让闽南传统布袋戏在银幕上‘活’起来,我们在前期同期声录制和后期混音制作时做了大量功课。单是影片中的木偶戏,就特别收录录音室、现场两个版本的伴奏及配音,力求真实还原布袋戏表演的声音细节。”自然声场创始人曹峰说。

“声音制作需要分毫精准,财税管理同样要严谨细致。”曹峰表示,“作为项目制公司,我们常面临项目周期不固定、成本核算复杂等难题。税务干部辅导我们建立了规范的分项目核算体系,特别是在成本归集、外包结算等环节提供了专业合规指引,让我们的财税管理像声音制作一样精准有序。”

如今,越来越多像自然声场一样的专业影视企业在厦门涌现。据统计,在厦影视企业已超过2000家,当地影视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精细化、专业化升级。

今年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金鼎巷、华新路等电视剧《以家人之名》的拍摄地,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打卡“粉丝”。

“我们通过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将厦门地标巧妙融入《以家人之名》等热门影视作品中,带火了沙坡尾文艺街区、鼓浪屿非遗、八市市井烟火等厦门元素。”华策(厦门)影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美辰表示,公司一直在探索与当地政府合作,将“流量”更好地转换成“留量”。

“在项目筹备期,税务干部结合实际开展涉税辅导,帮助我们及时厘清了影视制作、跨境影视传播等环节涉税风险。税务部门还定期推送风险提示,帮助我们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保障各项业务税务处理清晰合规。这种精细化辅导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艺术创作本身。”刘美辰说。

目前,厦门已打造35个影视打卡点、60多条“金鸡”影视主题旅游线路、300多款“金鸡”特色酒店服务,金鸡百花星光海岸每月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