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患者就诊时因医保断缴无法享受待遇,需往返多部门办理补缴续保手续。如何让群众更方便?国家税务总局温州市税务局创新推出“税医通”服务,通过内部流程再造与外部协同联动,将缴费服务场景延伸至医院端,成功打通税务、医保、医疗机构三方业务链路,构建起“就诊+缴费+争议处理”一站式民生服务生态,有效解决了群众医保断缴应急缴费的问题。
目前,这项服务举措已在3家温州市省市属重点医疗机构、1家县级人民医院推行,为近千名就诊群众解决了医保断缴应急缴费问题,并将逐步在温州市定点医疗机构推广。
场景突围:从“分散办”到“一屏办”
医保缴费覆盖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等广泛群体,部分群众因经济压力、侥幸心理或遗忘等原因未及时缴费,往往就医时才产生补缴的急切需求,形成“医院—税务”折返办理、循环跑的突出问题。
为切实解决缴费人折返跑的痛点,温州市税务局以“医院就诊”为核心场景,依托医院自助终端覆盖面广、操作便捷、群众接受度高等优势,联合医保、卫健与医疗机构,打通“医院自助机(卫健专线)—外网(政务网)—金税三期社保费标准版”的税、医跨部门数据专网互通网络,在确保数据传输安全性与合规性的基础上,将医保查询、缴费、凭证打印等8类高频业务功能集成至医院自助终端。群众无需切换渠道,在医院自助终端即可完成多类业务“诊间一屏通办”。
在乐清市人民医院就医的章女士体验后说:“平时没关注自己的医保费缴纳情况,就诊报销时才发现断缴,没想到在医院自助机就可以直接补缴,省去了不少麻烦。”据统计,温州市税务局在乐清开展“税医通”试点期间,试点自助终端月均医保业务量约800笔,按业务类型折算约占医保线下业务的15%,线下业务分流明显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缴费人办理成本。
场景深耕:从“流程化”到“人性化”
医保欠费补缴后存在待遇生效“等待期”,部分群众对此存在政策认知盲区。根据《浙江省医疗保障条例》规定,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中断缴费期间不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恢复正常缴费的,自缴费月起的第三个自然月开始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这一规则存在一定的医保缴费矛盾争议隐患。
针对这一问题,温州市税务局在医院自助缴费界面设置断缴状态提醒及补缴生效等待期提醒,通过透明化政策告知,消除缴费人认知盲区,提升政策知晓度。
乐清市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办税服务厅)所长、“税医通”项目乐清试点负责人蒋伟介绍:“新功能等待期提醒自今年7月上线以来,已精准触达缴费人超200人次,帮助缴费人快速掌握医保政策,也方便他们预判待遇生效时间、合理规划补缴计划,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保争议发生频率。”
在强化智能化服务的同时,温州市税务局还联合市医保局和医疗机构建立人工服务兜底机制。工作时段内,该局安排熟悉医保、税务缴费政策的志愿者驻点值守,面向不熟悉或无法顺畅使用智能设备的人群,尤其是老年群体,提供一对一的全程指导、帮办代办服务,推动服务效能从单纯流程优化,向全链条、人性化的体验提升。
场景拓展:从“小切口”到“全景治”
群众在医院就诊时通过自助终端补缴医保后,还常会因医保待遇享受、医保缴费基数、家庭共济绑定等问题,产生征缴争议。这类疑问若不能及时核实解答,不仅可能引发群众对医保缴费的困惑,还会增加跨部门咨询沟通的成本,影响医保缴费服务体验。
为了更好地处理医保争议问题,温州市税务局联合市医保局制定《社会保险费争议处理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流程标准,并构建“税务—医保双端协同”机制,系统性破解争议处理难题。此外,该局同步开发“码上调解”功能模块,群众在医院自助终端扫码即可发起税务、医保、医院三方线上联调,将争议处理效率提升60%。
温州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科科长徐亮介绍,“税医通”相关工作已被列入《2025年度温州市医疗保障全民参保工作方案》,为浙江省优化医保缴费服务提供了创新示范。接下来,该局将探索把“新生儿参保缴费”等更多与就医场景紧密关联的税费业务,拓展至全市公立医疗机构自助终端,按照“省市属医疗机构—县级人民医院—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的路线图,逐步织密覆盖全市的“税医通”便民服务网络,推动惠民服务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