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共享 化解房产税滞后申报风险

2025年11月18日 版次:04        作者:记者 李一园 寇红

本报讯(记者李一园 寇红 通讯员黄侣蕾 潘玉盈)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前湾新区税务局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精准识别出3户企业房产税滞后申报的风险,累计补征税款及滞纳金超1000万元。

当前,房产税税源由企业自行采集申报,其中“房产取得时间”的填报直接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点及应纳税额计算。但受限于税务部门缺乏实时获取房产竣工、验收等关键信息的渠道,企业申报信息真实性难以核实,部分企业出现“验收未及时申报”“延迟履行纳税义务”等情况,埋下少缴税款的风险隐患。

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6月,宁波前湾新区税务局主动对接住建、房管、财政等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托该机制,税务部门可实时获取房产全生命周期数据,覆盖房产登记、交易、竣工验收备案、产权变更等关键环节,精准掌握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建筑面积、验收日期等核心信息,一改以往“各部门数据互不相通、企业房产信息难追踪”的被动局面。目前,各方已交互房产数据超1000条。

“过去我们难以及时掌握企业房产实际状态,现在数据壁垒打通后,相当于有了房产信息的‘全景视角’。”宁波前湾新区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局长宋娟妮表示,获取数据只是基础,如何用好这些海量数据才是关键。

为此,宁波前湾新区税务局探索构建“数据共享—风险智控—规范申报”的全链条管理机制。在获取跨部门数据后,首先按照税收业务逻辑进行梳理,提取房源采集信息、房产税申报情况、企业所得税年报中房屋建筑物原值变动情况、财务报表在建工程变动情况及建筑服务类发票信息,建立起精准的“房产信息聚合库”。随后,该局将聚合库数据与企业自主申报数据交叉比对,自动识别“已验收未申报”“原值变动未调整税额”等风险点,锁定风险目标后,再由专业风险应对团队开展靶向处置。

据悉,自“数据共享—风险智控—规范申报”全链条管理机制运行以来,宁波前湾新区税务局房产税风险识别准确率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