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税费征管数字化升级、智能化改造的核心要素,但在基层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实践中,基础数据质量不高、共享渠道衔接不畅、分析运用效能不足等问题,可能影响最终的工作质效。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税务局通过建立“集成+集中+集约”协同机制,以数据规范整合提质作为集成核心、以专业团队深度分析释放集中效能、以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强化集约实效,以“数”赋能,全力提升风险管理质效。
集成共享
打破壁垒夯实数据基础
在基层税收征管工作中,各业务条线数据分散、跨部门信息流转不畅等问题,可能导致涉税信息获取不及时、部分行业潜在风险难以被发现。而基层干部在核实单户企业疑点时,还要反复登录多个系统调取数据,不仅增加了执法成本,也可能给合规经营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打扰。
今年以来,博州税务局着力破解税收数据分散难题,统筹各税费种数据资源,增设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发票代开等90个数据筛查指标,累计筛查疑点数据65384条,为精准开展税源监管、风险核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今年4月,按照自治区税务局统一部署,博州税务局建起数据查询室,通过统一端口完成多维度涉税数据的调取与关联比对,实现税费数据的集中存储、查询、加工与使用,提升数据处理的精准性与规范性。
与此同时,博州税务局还持续拓展数据的外部协同,以财政专网为载体搭建综合治税大数据平台,部署核心应用与统一管理数据库,整合州县两级116个税费保障成员单位政务数据。该局还出台了《博州税费共享需求目录》,进一步明确18类涉税数据共享标准与采集规范,实现“一次采集、多方复用、实时互通”。截至今年10月底,该局已归集12个单位18类共50591条政务数据。
此前,因部门间信息流转不畅,使得驾驶培训行业的税收监管缺乏有效依据,部分驾校存在学员培训周期与收入申报不匹配的问题。今年3月,博州税务局依托综合治税大数据平台,及时获取公安系统驾驶考试合格人数、取证时间等核心数据,并与17户驾校申报收入逐一比对,发现5户实际培训人数与申报收入差异明显。最终,相关驾校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
集中分析
团队作战提升用数效能
挖掘数据实用价值、提升基层数据应用效能,是数据赋能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
今年初,博州税务局从征管、税源、风险等业务条线选拔骨干,组建数据分析师团队,聚焦数据归集、风险识别、模型研发核心能力培养,打造专业化数据应用队伍。团队成员先在线上用数据分析工具筛查线索,再实地入户核验取证,构建风险预警与精准监管数据模型指标体系,为日常征管提供数据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风险应对质效,博州税务局强化了市县两级风险管理与税种管理部门的联动协作,推出“团队+专班”双级分析机制:数据分析师团队负责全行业常态化风险筛查、数据梳理及模型优化工作;出现重大复杂疑点数据时则成立专班,深度分析定位风险根源、规范核查标准,及时消除风险。
“我们数据分析师团队依托‘税溯源’、数据可视化系统等数据分析工具,对博州税收的显性风险点和监管薄弱点进行统筹归集、集中分析和分类处理,进一步提升了数据分析应用的质效,赋能基层强化日常税费源管理。”博州税务局数据分析师李金星说。
目前,博州税务局数据分析师团队已建立交通运输、建材批发等5个重点行业风险指标16个,筛选疑点数据4416条,查补税款及滞纳金128.35万元,用数效能持续提升。
统筹优化
集约联动加强成果转化
博州税务局还重视数据应用的成果转化,通过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强化特色产业监管,在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上取得显著成效,为税收征管筑牢风险防线。
“通过事前集中研判派发风险任务,事中数据分析师团队集中办公提供政策支持,事后市县税务局联动复盘,我们逐步形成了‘指标建模—智能筛查—精准应对—质效反馈’的风险管理机制。”据博州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仪涛介绍,目前博州税务局自行推送风险应对任务的准确率已达到100%。
枸杞与棉花是博州的特色产业,产业辐射面广,涉税场景复杂多样。聚焦这“一红一白”两大特色产业,博州税务局数据分析师团队聚焦源头收购、投入产出、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建立了16项风险预警指标。截至11月12日,该局通过智能筛查比对购销发票、资金流水等数据,已锁定9家企业申报异常、成本倒挂等风险疑点,联动县级税务局开展分级核查处置,累计查补税款163.67万元,减少企业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亏损额5105万元。
数据的深度融合与高效应用,是提升征管质效的关键。博州税务局聚焦数据效能释放,在强化分析能力、化解税收风险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以数据赋能税收征管质效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