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未来会是什么样?

2025年11月21日 版次:05        作者:孙红梅 包盈盈 喻万芹

【新闻回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同时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我国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是我国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我国已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以下简称自贸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统筹沿海、内陆、沿边的改革开放新格局。未来,随着“十五五”时期自贸区提升战略的深入实施,自贸区发展必将进入新阶段,助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结合“十四五”时期我国自贸区建设情况和“十五五”规划建议,我国开放门户将会是什么样呢?

——整体布局更合理,功能定位更准确。“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新形势,自贸区建设应坚持加强顶层设计与战略融入并进、区域协同与差异化探索并重。一方面,持续优化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海南自贸港,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促进系统性制度创新和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自贸区辐射带动效应。另一方面,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持续鼓励各片区立足资源禀赋,开展首创性探索,打造“一片区、一特色、一品牌、一主题产业”的产业生态。比如,浙江自贸区杭州自贸片区目前已经在这方面走在前列,该片区放大“数字自贸”辨识度,实现数字安防市场份额全球第一、云计算市场份额亚太第一、电商平台交易量全国第一。

——制度创新更丰富,复制推广更迅速。随着自贸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效能持续彰显。“十四五”期间,我国自贸区形成了近200项制度创新成果。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例,已形成79个全国首创案例,超100项成熟试点经验推广至全市乃至全国。遵循“试验田”里育“良种”、让“苗圃变森林”的思路,“十五五”时期,应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创新经验,加快复制推广节奏,把点上个案突破变成面上制度安排,形成改革红利共享、开放成果普惠的良好局面。同时,完善各类政策支撑,如在税费政策、税费征管、税费服务、税费共治等方面推进制度创新,以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提升自贸区“经济增长极”效能。

——开放方式更多元,改革促进更有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2024年,我国自贸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24.3%的外商投资和19.6%的进出口总额。在自贸区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十五五”时期应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统筹布局建设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等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吸引汇聚更多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进一步提高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好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动自贸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更顺畅。

——特色产业更亮眼,效用发挥更显著。作为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自贸区建设始终着眼国家战略大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持续激发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自贸区各片区持续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如天津自贸区聚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聚集光电子信息企业超1.6万家,成为中国光通信领域最大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基地。未来,自贸区建设应着眼高质量产业发展战略,瞄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重点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与自贸区在更大范围内互动融合,并助力中国更深层次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经济治理。

——营商环境更优化,治理水平更先进。一流的营商环境、先进的治理水平,是自贸区吸引全球要素的活力所在。近年来,锚定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自贸区各片区聚焦强化法治保障,持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比如,新疆自贸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引入来自20多个国家的63名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以高效解决涉外纠纷案件。未来,着眼推动自贸区政务服务从“便捷”迈向“增值”迭代升级,相关职能部门应通过放权、容错、深化市场准入改革等措施,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同时,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使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头雁”,形成改革开放新高地。

——安全底线更牢固,开放发展更稳妥。“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自贸区在建设过程中需特别关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重大风险,将风险管理贯穿制度创新始终。在税务安全方面,应通过健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互认与合作、强化安全审查等措施,协同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全流程监管体系,完善“识别—监测—评估—预警—处置”的全链条监管方式。安全屏障坚实,自贸区的开放探索方能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税务局、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